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精選文章

你攝護腺肥大了嗎?泌尿科醫師用七個問題幫你把關 — 淺談 IPSS

圖片
IPSS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ore) 國際攝護腺症狀評分表 作者: 吳振宇 泌尿專科醫師 這個評分表是甚麼? 這份評分表一開始出自美國泌尿科醫學會 為了評估 攝護腺肥大 的病人症狀嚴重程度 一開始的名稱為 AUA-7 (American Urologic Association symptoms score) 後來增加了一個此症狀對於生活品質困擾程度的問題,最後更名而成現在的版本 這個評分表可以評估哪些事情? 基本上,只要有跟 排尿 以及 儲存尿液 相關的症狀 都被含括在這份表格中,總共有 七個 ,簡單敘述如下 排尿功能相關症狀 尿流細小 — 排尿時,小便流速變得較緩慢而無力 出力解尿 —  排尿時,需借助肚子的力量才能解尿 排尿中斷 —  排尿時,尿流會中斷後再繼續排尿 排尿不清  —  排尿完畢卻仍有尿不乾淨的感覺 儲尿功能相關症狀 頻尿 — 排尿後兩個小時內即又有再次排尿的需求 (根據最新的尿失禁學會定義,只要患者主觀覺得排尿過於頻繁即可算) 急尿 — 難以忍受須立即去排尿的感覺 (台語就是:在禁走不及....) 夜尿 — 在夜晚入睡後,需因為起來小便中斷睡眠幾次 只有男生才能填寫這份評分表? 這份問卷 男女皆適用 只是這份問卷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男性攝護腺導致的排尿功能障礙所設計 雖然女性鮮少有排尿方面的問題 (除一小部分膀胱頸功能或是神經性膀胱患者) 但許多的女性患者會為儲存尿液的症狀所困擾 然而,這就是另一個 膀胱過動症 的議題了 為什麼要填這份評分表? 其一是為了區別病患因攝護腺肥大(或其他疾病)所造成的下泌尿道症狀的 嚴重程度 若是輕微(0-7分)可選擇先 調整生活習慣 中度患者(8-19分)可調整生活習慣外加上 藥物控制 若已達嚴重患者(20-35分),如藥物已無法控制,則可能須進一步 手術治療 其二是可以分辨患者主要是因膀胱出口阻塞(通常是攝護腺肥大引起) 或是有合併膀胱機能的疾病(膀胱過動症為常見共病) 膀胱過動症傳送門: 上車一條蟲,下車找廁所 — 令人坐立難安的膀胱過

[包皮] 到底割包皮要不要用包皮槍? 專家幫你分析優缺點

圖片
作者:高雄市義大醫療體系 泌尿專科醫師吳振宇 包皮環切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手術技術 近年來『包皮槍』的竄起讓許多患者來門診詢問該如何選擇 先說重點:不論傳統環切、或是包皮槍的使用, 尋找有經驗的醫師 (或是自身朋友親身經歷後推薦的) 並且討論 才是最正確的 先看是否真的需要手術 ,再依照患者需求做客製化設計(可參考: 軍中醫學小常識—割包皮 ) 包皮環切的精神在於將緊縮的包皮處切除,露出龜頭,減少日後發炎感染 不論是傳統還切或是使用包皮槍都需要經過估算 看需要在近龜頭處保留多少,緊縮的環位置以及總共需要切除多少包皮 多一分少一分都可能會影響術後的美觀及傷口復原狀況 對筆者而言,使用包皮槍最大的好處有二: 1. 縮短手術時間短 ,讓患者在手術台上的焦慮及折磨過程降低 2. 不需暴露出真皮層 ,避免使用電燒或雷射止血時產生的熱效應導致術後傷口附近組織水腫及瘀血,這也間接導致後續 傷口疼痛的時間大幅縮短 在網路上列出的好處大多還有出血量少,傷口平整等等 但基本上一位有經驗的醫師的傳統環切傷口應該與包皮槍相仿,故筆者認為這點只能算是小加分 至於缺點方面,比傳統手術貴當然是最大缺點 但轉頭看看你旁邊滑手機的女友 他週年慶花在保養品的錢應該一年就超越手術費用了 可是這是要跟你一輩子的下半身,當然要對自己好一點 另一個缺點是包皮槍是用鋼釘做切割後的吻合,在鋼釘自然脫落過程約莫需要2-4週 比起傳統傷口來的久一些(可吸收線的線頭脫落大約一週) 掛號由此去👉🏻 義大本院、大昌醫院掛號 有問題線上問👉🏻 粉專messenger (吳醫師本人會抽空回答疑問,但無法線上診斷) 作者資訊 吳振宇 泌尿專科醫師 曾參與 歐洲泌尿科醫學會住院醫師教育訓練 受訓於 美國達文西機械手臂intuitive co. 亞特蘭大總部 曾擔任 美國密西根州泌尿科手術品質改善計畫 研究醫師 曾獲獎 數次於泌尿科年會獲得演示影片優等 現執業於 高雄市 義大醫院 / 義大醫療體系醫院 現職:泌尿科 主治醫師          泌尿科 病房主任          義大泌尿道癌團隊 召集人 攻讀: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博士班

武漢肺炎 — 期刊報導整理

圖片
撰文 高雄市 義大醫院 泌尿專科醫師 吳振宇 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武漢病毒) 從中國武漢開始散佈 WHO 近日將其正名為 COVID-19 (co:冠狀 vi:病毒 d:疾病 19:2019發生) 不過WHO近期誇張的行為實在令人作嘔 從呼籲不需要限制旅遊、無視台灣盟友發聲、說“武漢”病毒是歧視等等 但現在我們手上有什麼真正能掌握的資訊 整理一下NEJM近期(1/27)與兩位感染科醫師的訪談 1. 近數十年來最大的三起,SARS,MERS,以及正在進行式的武漢版 引用The Lancet期刊文章的圖表 2. 目前傳染途徑還未明,目前已知由飛沫傳染,但糞口傳染途徑有淺在隱憂 現在所面臨的挑戰是所有的防護措施都必須等到數週後才能檢視效果 而評估是否有效還需要正確的確診人數才能知道 外加這個病毒在複製期(也就是還未出現症狀)即有可能有傳染力 導致實際掌握染病個案的困難 3. 武漢肺炎病毒產生的重症個案以目前數據來看大約10-15% 根據Lancet 期刊報導,約有一成的患者需要以呼氣支持 雖然以比例而言比SARS以及MERS來說相對低 不過此病毒的傳染特性可能會導致大量病患 如此一來實質上需要重症照顧的患者將會遠高於SARS/ MERS 而這才是真正的危機 有些人還在說什麼這個死亡率很低什麼的 一但爆發,算你1%好了,全台灣將要有23萬人要死於這個疾病 而且一但染病人數來到一千人,就有一百人要呼吸器;一萬人就要一千台 醫療體系一但負荷不了,下一步會不會出現暴動我不知道,但電影中的人性都是這樣演的 4. 患者症狀非常廣泛,大多會發燒(期刊文章為98%,但這是真正被確診的患者之症狀比例,若是輕症沒有就醫的患者加入母數,會降低其發生率) 乾咳與喘的情形佔六七成,也有些患者會出現腸胃道的症狀 當然根據一些新聞也有報導許多輕症患者幾乎沒有症狀 5. 疫苗:目前沒有 6. 治療方式:目前沒有特效藥 有一些藥物正在研究中,大多都是抗病毒藥物,但都還缺乏科學上的證據 有論文使用類固醇治療,但也無法證實臨床上真的有效(因為類固醇療法基本上就是支持療法) 若有結果相信很快會在The Lancet 或 NEJM上刊登 這兩個重量級期刊分別放上了專門針